近日,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建筑院成功中标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绿道建设项目。项目团队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以"成都经验"助力山东日照,引领岚山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不负使命、步步进阶,持续处在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的探索之中,几年来构建了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绿色网络体系,推行“绿道+”模式,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集团在参与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之中,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总结出许多有助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推进城市发展转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期为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全新的发展路径,承载引领使命,打造示范样板。
▲岚山区相关领导带队至集团考察
与此同时,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2023年,市建筑院中标山东日照市岚山区绿道建设项目,为岚山城区绿道建设献计献策,广泛吸取经验,提出“一轴一环两翼、四横六纵成网、碧道连山入海”的总体规划,主干线、分支线、园路线呈现网状分布,串联公园绿地、历史人文、服务设施、文旅景点,实现园在城中到城在园中的转变,创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方式。
岚山区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南部,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是日照市的城市副中心、临港工业基地,当地著名历史文化节点“安东卫”与天津卫、威海卫、灵山卫齐名,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卫”之一。区内航空、港口、铁路、高速等海陆空交通优势巨大,同时地处多个国家级经济带(圈)、省级经济圈交汇处,在山东城镇体系及鲁南城市群中经济地位突出。岚山区拥有大尺度、多节点、多类型的生态格局,背山面海、山海叠加的优越生态本底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但还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功能组团孤立、工商文旅体体系不足、三生效益不显、城市底色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综合提升岚山城市功能,加强现状资源整理利用,统筹兼顾综合效益,打造城市名片,项目团队提出“1+3+N”的目标体系,借鉴天府绿道“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建设理念,描绘岚山公园城市建设新抓手、岚山生态文明建设新范式的总体愿景,通过“绿道+新生活方式”“绿道+新文化窗口”“绿道+新生态通廊”三大策略,使绿道深度融入岚山人民日常生活,构建岚山公园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工商文旅体消费新场景,实现“经山历海悦城的活力绿道,三生融合发展的岚山范式”总体目标。
亮点1:绿道+新生活方式
绿道激活城市片区。项目团队将绿道同城市功能与产业相链接,根据绿环周边城市功能与空间特点,将场地划分为六个功能片区,现有格局以传统行业为主,根据岚山区十四五规划,除现有产业外,将会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绿道介入将规划与现状产业链接,以绿道为活力纽带,串联八个次要城市节点,以不同的功能组合及空间形态,全面激发绿道周边地区的活力。
绿道融入社区生活。岚山绿道主体上,向内延伸深入社区的绿色触角,并与未来开发建设的低碳生态设施相结合,形成带有绿色基础设施及休闲生活野趣街道双重功能的绿色开放空间,构建通达的绿色网络,使城市生活更加宜居、更加健康更加欢乐、更加生态。
绿道营造消费场景。项目团队希望绿道能够带动文旅商休闲消费新模式,因此在绿道沿线所串连的公园中增添4大主题活动及6大节庆事件,根植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绿道融入渔港文化、钢铁文化、港口文化、卫城文化等四大文化主题,为市民提供精神层面的公共乐园,提高岚山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亮点2:绿道+新文化窗口
打造岚山绿道新IP。为创造岚山未来形象,项目团队以“青鸾”为主体的绿道标志,源自民间传说“青鸾夺旗定安东”,将"青鸾"形象作为绿道的核心IP,并依托孔子之师项橐故里渊源,开启城市阅读计划,邀请文化名人落位阅读主题,作为绿道+文化领域的新尝试,并联合日照市8个国际友好城市,开启友城雕塑计划,友城雕塑互置,创造岚山国际交流的文化窗口,引入大师手作,赋能岚山国际形象。
亮点3:绿道+新生态通廊
生态休闲的滨海滨河岸线——岚山的绿道与碧道建设总体以水安全为前提,构建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以生态保护为核心,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以滨水游径为载体,构建文化休闲漫道;为河湖水系注入多元功能,引领形成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和谐自然的城市通廊——用设计手法区分城市区域的栖息生境与景区的栖息生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岚山。
复合化海绵生态网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绿道成为了重要的栖息生境,将各类栖息地进行串联,形成三条生物迁徙廊道。
2-3-2三大体系
210公里岚山绿道。最终形成"一轴一环两翼 四横六纵成网 碧道连山入海"的总体结构。形成文化型生态资源环、商业文化中心山海轴、城市干道河流防护绿地网等绿道格局。
3级驿站体系。3级配套服务体系共同形成500米半径的驿站服务圈。包含7个综合服务中心,25个公园服务中心,以及约32个厕所、售卖亭、阅读盒子、运动场等配套驿站,新增主题公园3个,改造升级现公园8个。
21.7km²规划面积。总规划面积21.7km²,其中一轴一环城市核心展示区5km²,两翼、四横六纵一般景观打造区16.7km²。
此次规划,着力打造岚山城区商业文化中心轴、融贯古今环、慢行城市绿网、东西连接绿道、连山入海碧道以及N个新消费场景,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各方面都带来了极大提升,将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将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使绿道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生活场景生态场景,激发周边产业发展,使绿道与城市共同可持续健康生长,描绘出岚山美好生活的时代画卷,预计2030年将达65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展现城景共融重构背山面海城市新界面。
市建筑院将秉持“为公园城市而生”的初心使命,探索公园城市建设的落地技术规程和呈现机制,着力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当好公园城市理念“代言人”和“传播者”,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