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实践,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从“公园城市首提地”来到了“公园城市示范区”,公园城市乡村如何表达?如何回归人本,打破城市规划的惯性思维,把公园城市理念切实传导落地?本文将以成都市简阳市乡村区域为例,探索如何以乡村表达实现公园城市六大价值导向中的美学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乡村元素合理构建出简阳市丘区特色生态美学场景,为未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提供实例参考。
中国美学艺术中的山水,深深渗透和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人格追求。山水美学最早萌芽于先秦两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两代,是灿若星河的中国古典文化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尊重城市的自然山水格局,并加以合理利用,营造出诗意栖居的秀美环境,是城市人迫切回归乡村净土的愿景,是乡村美学价值的极致体现。
农业产业是农村资源要素有效利用、价值创造的系统集成,是农村高效发展、美学价值和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抓手,农业美学主要以大地景观的表现为主,结合简阳农村自身独特的自然地貌、水体、动农业产业共同构成总体景象,以此来表达农业美学。
以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乡村建筑进行形态塑造,并通过与环境对比或融合的色彩处理,使乡村建筑更具有地域美感,对人居环境提升与改善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以美学视角勾勒出的简阳乡村美丽田园画卷
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美学价值是乡村资源要素有效汇聚、协同作用、价值创造的系统集成,是居民们文化认同、美学价值、美好生活的关系网络,具体应体现在公园形态与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以简阳独特的三台式自然丘陵形态特征为基底,结合农业产业和乡村建筑的表达,构建全新的丘区生产、生活、生态模式,展现简阳式特色丘区的乡村美学形态表达。
▲简阳乡村规划效果图
丘底美田弥望——农业作为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纽带和桥梁,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应在彰显乡村特色、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农田,并通过四季循环的传统作物种植、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打造。结合因地制宜的大地景观打造,并利用沱江水系形成的地表水网,描绘出“小块连片、蜿蜒流长”的田野景观。
丘腰蜀风雅韵——结合简阳晩白桃及胭脂脆桃等特色种植产业在丘腰区域与传统稻田形成错时错位的观赏景观,并点缀于村落与建筑之间;结合建筑风貌改造,白墙灰瓦的传统川西民居掩映在桃林与绿叶中,使之远观具有“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的独特美感,近看又似有“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的诗意体验。
丘顶茂林修竹——丘顶区域着重强调通过造林、疏伐的方式对丘体天际线及丘林植被进行保护修复,适当种植彩林点缀打造多彩缤纷的生态景观,增强景观性和丰富性。使林木形成“数树深红出浅黄”的层次美感。
结合三大美学场景描绘出一幅具有成都韵味,简阳特色的天府农村新画卷。
▲简阳乡村规划效果图

本文基于对简阳市现状要素资源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公园城市的美学价值从产业、生态、建筑等方面入手进行美学重构,不仅对产业、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想,也对简阳丘陵地区的产业空间格局提出了发展思路,提升了简阳市乡村地区的生态与美学价值。随着公园城市战略的不断实施和完善,我们衷心期望成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