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里子”工程建设的背景下,由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建筑院设计打造的锦江区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已近尾声。近日,成都商报对“福顺里”蝶变背后的设计巧思进行报道。 |
停车区景观花箱代替两米高的围墙、智慧门禁及监控二十小时“值班”、可视系统进入家家户户……在成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城市“里子”工程背景下,由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建筑院设计打造的锦江区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已近尾声。讲“面子”更重“里子” ,成都“福顺里”变形记背后的设计巧思值得关注。
在锦江区书院街道福字街社区,“福顺里”是老院落也是“新”小区,包含北顺城街39号、53号和福字街18号三个相邻的老旧院落。原本都由2米余高的墙隔开,但在实施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整治项目后,高墙不再,三院合一。
▲ 福字街18号院
“现在的小区敞亮了很多。”对于福顺里的居民来讲,高墙拆掉后,这就是最直观的感受。
“拆除的3堵围墙共计180米,这对老旧院落实现空间重塑有很大的作用,能够直接拓展居民生活空间。”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市建筑院福字街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设计师吴秋雨介绍。
▲ 绿化牌代替了高墙
在空间拓展之外,打通院落隔墙在福顺里居民的普遍看法中,还有一条,那就是“拉近了邻里距离”。吴秋雨介绍,在对项目进行现场踏勘时发现,因为隔墙的存在,串个门也得绕路,“麻烦得很”;隔墙拆掉后,邻里交流,“方便得很”。
▲ 改造后的院落内部

针对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改造,市建筑设计提出“开放化、特色化、智慧化、人性化的公园社区新典范”的改造目标。
▲ 福字街
“对于这样一个公园社区新典范来说,‘面子’只是其中一环,‘里子’更要充分改造提升”,吴秋雨说。
实际上,从福顺里小区门口开始,“里子”工程带来的成果就得到了彰显——设计增加的智慧门禁及监控二十四小时“值班”。进入小区内部,在每栋单元楼大门处也都设计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并和每家每户的可视系统串联起来,整个小区的系统实现了统一。“通过勘察、讨论、设计,让新的技术为老的院落所用,这也是我们对老旧院落改造的重要思路”,吴秋雨说。
▲ 入户智慧化改造
此外,对老旧院落的改造,必不可少的一点还有“满足老年群体需求”。针对这一点,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小区内部闲置空间,将原本利用率较低的社区公房改造为老年服务中心“同堂馆”,同时植入社区食堂、共享活动空间、康养中心等服务产业功能,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求。
“幸福美好生活,在这里”——北顺城街53号入口左侧墙面的装饰字样,正在诠释老旧院落改造的初衷。
▲ 院落入口
老旧院落改造常常涉及方方面面,一个门头、一个入口、一面墙等改变往往能从外部形象上焕发生机,但更重要的内生力塑造却来自内部。
▲ 望福驿站
人性化的适老幼扶梯、室内增加烟雾报警器、新型配电箱、环境友好型绿化树种、全社区雨污水分流、新增公共健身器材……诸如此类,在福顺里小区,从细节到整体,设计的力量描绘出老旧院落的“蝶变”。
在福顺里小区,改造设计由线及面,深入内部,增加机动车车位24个、电瓶车智能充电停车点3处、电动汽车充电桩4个;增加室内公共空间512㎡、户外活动空间200㎡、物业用房340㎡;提升改造小区路面3500㎡、绿化面积500㎡;整治雨污管线780m、序化架空管线670m。共339户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更加强烈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
成都商报